课件-土的渗透及有效应力原理.ppt
《课件-土的渗透及有效应力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土的渗透及有效应力原理.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土的渗透及有效应力原理,土的渗透定律 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 饱和土中的应力和有效应力原理 渗透变形及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土的渗透定律,当饱和土中的两点存在能量差时,水就在土的孔隙中从能量高的点向能量低的点流动。 渗 流:在水头差作用线,水透过土孔隙的现象。 渗透性:土允许水等液体透过的性质。,渗透研究的内容: 1. 渗流量。 2. 渗透变形(渗透破坏) 3. 渗流控制,水头:按照伯努里方程,液流中一点的总水头由三部分组成: 1. 位置水头 z 2. 压力水头 u/w 3. 流速水头 v2/2g,水头及水力坡降 1. 水头 为了研究的方便,用水头的概念来表征水的能量。,由于土中渗流阻力大,流速
2、v 在一般情况下都很小,可以忽略。,h=z + u/w +v2/2g,水力坡降 : i=h/L i 称为水力坡降,L为两点间的渗流路径。 其物理意义:单位渗流长度上的水头损失,2.水力坡降,总水头表达式,土的渗透定律,达西定律 达西根据对不同尺寸的圆筒和不同类型及长度的土样所进行的试验发现,渗出量Q与圆筒断面积A和水力坡降i成正比,且与土的透水性质有关。即,写成等式为:,上式称为达西定律。 式中,v断面平均渗透速度,单位mm/s或m/day; k反映土的透水性能的比例系数,称为土的渗透系数。它相当于水力 坡降i1时的渗透速度,故其量纲与流速相同,mm/s或m/day。,土的渗透定律,注意:渗流
3、流速v并不是土孔隙中水的实际平均流速。 定义实际平均渗流速度为vs,也称渗透流速,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 达西定律是描述层流状态下渗透流速与水头损失关系的规律,即渗流速度v与水力坡降i成线性关系只适用于层流范围。在土木工程中,绝大多数渗流,无论是发生砂土中或一般的粘性土中,均介于层流范围,故达西定律均可适用,A Av,qVA VsAv,为了研究的方便,渗流计算中均采用假想的平均流速,即渗流速度,Vs是否是真实的流速?,土的渗透定律,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 (1)土的粒度成分(粒径大小与级配)和矿物成分的影响; (2)土的结构; (3)土中气体的影响; (4)渗透水的性质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渗透系数及其确
4、定方法,表3-2 渗透系数 k 的一般范围,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渗透系数的测定 渗透系数k是一个代表土的渗透性强弱的定量指标,也是渗流计算时必须用到的一个基本参数。不同种类的土,k 值差别很大。因此,准确地测定土的渗透系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 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分实验室内测定和野外现场测定两大类。 实验室测定法 目前在实验室中测定渗透系数k的试验方法很多,但从试验原理上大体可分为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两种。 现场测定法 现场研究场地的渗透性,进行渗透系数k值测定时,常用现场并孔抽水试验或井孔注水试验的方法。,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常用于粗粒土,如粗、中砂和砾石等渗
5、透系数大于10-4cm/s的土的渗透系数测定。其仪器设备简图见图3-5(70型渗透仪)。 为保证试样的饱和,试样首先宜真空饱和,试验用水为脱气水。记录一定时间间隔 t 的渗流量 Q,并用下式计算渗透系数: (cm/s) 式中:Q 时间 t 秒内渗透水量,cm3; L 相邻测压孔间试样高度,cm; A 试样断面积,cm2; h , 平均水头差,cm;h1 和 h2见图35。,图 常水头试验,常水头试验,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这种试验设备型式有多种,其基本原理如图3-6所示。适用于细粒土,如粉细砂、粉土和粘土的渗透系数测定。试验前也宜用真空法饱和土试样,试验中使用脱气水。 试验中,量水管水位、水力
6、坡降、流速和流量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根据达西定律,在任意时刻 t 的单位面积流量:,图变水头渗透试验原理图,变水头试验,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在 dt 时段中从管中流出试样的水量: 在 dt 时段中从管中流入试样的水量: 其中 a 为量水管内部断面积,dh 为 dt 时段中量水管水位的变化量。对于稳定渗流: 在从 t1 到 t2 这一试验时段中,如管内水位从 h1 降到 h2,则有 积分整理后得到:,或:,或:,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现场测定试验方法 与室内试验相比,该法测定的渗透系数更接近工程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实际地基土层多为各向异性的且有分层或夹层的,故测得的渗透系数往往是一综合平均值。
7、此外现场试验的费用较高,所用时间也较长。 井孔抽水试验是最常见的一种现场试验法,其原理见图3-7。在相对不透水土层上有一较深厚均匀的透水层,抽水井孔直达不透水层。抽水时形成无压的渗流,有自由的地下水渗流表面。当抽水达到稳定状态时,此漏斗形的地下水面保持不变。试验中需在距抽水井中心分别为 r1 和 r2 的距离处布置二观测井,并测得井中水位面距不透水层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图 在自由透水层中的井孔抽水试验,取以抽水井为中心、半径为 r、厚度为 dr 的薄圆筒,其地下水面以下高度为 h, 筒内外表面水头差为dh。 则水力坡降 薄圆筒侧面积 根据达西定律 积分后得 由此得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渗透 有效 应力 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