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撕裂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ppt
《肩袖撕裂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肩袖撕裂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肩袖撕裂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 程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肩袖损伤由1834年由Smith发现并命名 但当时并未得到重视 直到1924年Meyer提出为慢性磨损病因以后 国外开展大量研究 肩袖的应用解剖和功能 肩袖是由起源于肩胛骨 附着于肱骨头周围的岗上肌 岗下肌 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的肌纤维与肩关节囊混合构成 肩袖的应用解剖和功能 肩袖起着肱骨头减压器和稳定器的作用 当肩关节外展上举时 肩袖的收缩使肱骨头固定于肩盂上 避免三角肌强有力的收缩使肱骨头直接撞击在肩峰或喙肩弓处 肩袖中的岗上肌对肱骨头起着向上稳定器的作用 岗下肌和小圆肌起着向后稳定器和使肱骨外旋 肩胛下肌使肱骨内旋的作用 肩袖的应用解
2、剖和功能 肩袖肌的作用中以岗上肌最为重要 Itoi等发现岗上肌全厚层撕裂者 外展肌力减少了19 33 外旋力量减少了22 33 而部分撕裂则无明显差异 肩袖的应用解剖和功能 解剖上肩盂关节面平而浅 肱骨头球状关节面是肩盂关节面积的3倍 盂肱关节在三维方向有6个自由度活动 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相对薄弱 盂肱关节的稳定性这样靠肩袖承担在岗上肌止点1厘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血管减少区 此区恰为来自肌腹的肩胛上下动脉分支和来自大结节的旋肱前动脉的分支交界部位 易于发生退变坏死 肩袖的应用解剖和功能 在肩部还有一种特殊的结构 即肩峰下关节又称第二肩关节 由肩峰 喙突 喙肩韧带构成喙肩穹 喙肩穹和大结节之间有类似
3、关节滑囊的肩峰下滑囊 其下方有岗上肌肌腱和肱二头肌肌腱长头通过 过头运动易发生慢性磨损撞击 导致肩袖病变 上述诸多解剖特点是导致肩袖组织易于发生损伤退变的内在因素 病因及病理生理 退变外伤学说Codman1934提出离大结节止点1cm处为乏血管区 岗上肌血管减少区随年龄增长退变增加 出现肌纤维坏死断裂 遇轻微外伤即可出现明显撕裂撞击学说Neer认为95 的肩袖撕裂是因撞击引起 这是因为肩袖肌腱位于喙肩弓和肱骨大结节之间 当肩关节外展上举时 肩袖肌腱很易受到喙肩弓的碰撞而发生充血 水肿 变性甚至断裂 肩袖肌肉功能检查 岗上肌岗下肌和小园肌肩胛下肌 肩袖撕裂的临床特点1 肩关节疼痛是肩袖破裂的早期
4、主要症状 初期呈间歇性 在劳作后及夜间患侧卧位症状加重 休息后减轻 如有肩峰下滑囊炎存在 疼痛呈持续性和顽固性 疼痛分布在肩前方和三角肌区肩关节功能障碍 活动受限 上举外展无力或不能外展 肩袖撕裂的临床特点2 岗上肌 岗下肌和三角肌萎缩 肩峰前下方与大结节之间的间隙压痛 活动时可闻及或触及砾轧音 明显的砾轧音见于撞击症三期 尤其是完全性肩袖撕裂伤 撞击实验 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撞击出现疼痛 肩袖撕裂的临床特点3 疼痛弧征阳性 患臂外展上举60 120 范围疼痛加重 撞击注射实验使肩部症状暂时完全消失 则撞击症可以确立 如注射后疼痛仅部分缓解 则凝冻肩的可能较大 肩袖撕裂的分型 前 上肩胛下肌岗上肌
5、后 上岗上肌岗下肌小园肌 对怀疑有肩袖撕裂的患者行关节镜检查的适应症 1患者的年龄小于40岁 并考虑肩峰下压迫为肩峰下撞击的原因2根据术前评估怀疑有肩袖部分撕裂的患者3对怀疑有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 理应行关节镜辅助的肩袖修复术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或清理术4诊断不能明确的 关节镜辅助的肩袖撕裂修复术主要适应症 撕裂长度为1 3cm 回缩少于2cm 肩袖撕裂很少 为全层撕裂 肩袖组织的情况较好 可用微切口的方法进行修复 在关节镜下在肩袖撕裂处做标记 并清理大结节附着处 撕裂超过3 4cm或回缩超过2cm那么需要一个比经三角肌的关节微切口更大的切口 如果用带线的锚固螺钉将肩袖修复于肱骨上 应仔细了解骨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撕裂 关节 诊断 治疗
